高强度镁钢隔热支承块
前 言
高强度镁钢隔热支承块是本公司新研制的系列产品之一,该产品的设计总结了我国多年来保温支承保护材料中的实践应用,吸取科研及技术革新的成果,不仅对管道和设备具有良好的支承保护作用,而且还兼有导热系数低、保温效果好、耐老化的特点,克服了常用支承装置或强度低易损坏、或热阻小热量损大等缺点,是工业管道及设备的隔热支承的首选制品。由于该产品目前尚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此,特制定本产品标准,作为生产和检验的依据。
本标准的起草参考了DL/T 776-2001《火力发电厂保温材料技术条件》、GB/T 10699-1998《硅酸钙绝热制品》、GB/T 10303-2001《膨胀珍珠岩绝热制品》等绝热、保温产品标准,并结合本产品的特点编制而成。
本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优于GB 4247-1992《设备与管道保温技术通则》、GB 50264-1997《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等有关标准的要求。
标准的编写的格式是按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进行的。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杭州岩珊镁钢保护层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杭州岩珊镁钢保护层有限公司、桐庐县质量计量监测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品山、郑瑞华、吴晓群、李宇扬、郑杨、吴方千。
高强度镁钢隔热支承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强度镁钢隔热支承块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及标志、标签和包装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氧化镁、氯化镁、玻璃纤维布等为主要原料,经化学助剂促进而自然固化制作而成的高强度镁钢隔热保护制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50-1989 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
GB/T 4132-1996 绝热材料及相关术语
GB/T 5069.1-2001 镁质及镁铝(铝镁)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重量法测定灼烧减量
GB/T 5464-1999 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
GB/T 5486.1-2001 无机硬质绝热制品试验方法 外观质量
GB/T 5486.2-2001 无机硬质绝热制品试验方法 力学性能
GB/T 5486.3-2001 无机硬质绝热制品试验方法 密度、含水率及吸水率
GB/T 5486.4-2001 无机硬质绝热制品试验方法 匀温灼烧性能
GB 8624-2006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T 10294-1988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防护热板法
GB 10299-1988 保温材料憎水性试验方法
JC/T 449 镁质胶凝材料用原料
QB/T 2605 工业氯化镁
WB/T 1036 菱镁制品用玻璃纤维布
3 定义
本标准定义有关术语按GB/T 4132的规定。对上述标准没有涉及的术语,定义如下:
3.1 镁钢
以氧化镁、氯化镁为主要原料,经化学助剂促进改性,自然固化,具有较好的力学和热稳定性的固体。
3.2 憎水性和憎水率
反映材料耐水渗透的一个性能指标,以经规定方式,一定的水流喷淋后,试样中未透水部分的体积百分率来表示。
3.3 贯穿裂纹
以直线或非直线形式穿透制品任一方向(长度、宽度、或厚度)的裂纹。
4 产品分类
4.1 按产品最高安全使用温度分为I型(300℃)和II(450℃)型。
4.2 按产品密度分为 300号、400号。
4.3 按产品有无憎水性分为普通型和憎水型(表示)。
4.4 按产品形状分为弧形板(用H表示)和管壳(用G表示)。
4.4.1 弧形板
长度:400mm~600mm
内径:≥219mm
厚度:40mm~90mm。
4.4.2 管壳
长度:400mm~600mm
内径:57mm~219 mm
厚度:40mm~90mm。
4.5 用户如需特殊规格,可按供需双方协议执行,但外观质量应遵守5.2的规定。
4.6 产品标记示例
a) 示例1:长为500mm,内径为200mm,厚为60mm,使用温度为300℃的300号有憎水性的管壳制品
标记为:高强度镁钢隔热支承块 300GZ 500×Φ200×60 Q/HYS 005
b) 示例2:长为400mm,内径为500mm,厚为70mm的400号无憎水性的弧形板制品
标记为:高强度镁钢隔热支承块 400H 400×Φ600×70 Q/HYS 005
5 技术要求
5.1 原料要求
5.1.1 氧化镁:应符合JC/T 449的规定。
5.1.2 氯化镁:应符合QB/T 2605的规定。
5.1.3 玻璃纤维布:应符合WB/T 1036规定。
5.2 尺寸允许偏差、外观质量
5.2.1 尺寸允许偏差:以标明的公称尺寸为基础,制品尺寸的允许偏差不得大于表1所列数值。
表1 尺寸偏差
项目 管壳 弧片
尺寸允许
偏差 长度,mm ±5 ±5
内径,mm +5
+1 +8
+2
厚度,mm +5
-2 +5
-2
5.2.2 制品外观质量应符合表2要求。
表2 外观质量
项目 弧形板 管壳
垂直度偏差,mm ≤8 ≤8
合缝间隙,mm ≤5 ≤4
裂纹 不允许
缺棱掉角 1.三个方向投影尺寸的最小值不得大于10mm,最大值不得大于投影方向边长的30mm。
2.三个方向投影尺寸的最小值不得大于10mm,最大值不得大于投影方向边长的30mm的总个数不得超过4个,其中缺角不得超过2个。
注:三个方向投影尺寸的最小值不大于3mm的棱损伤不作为缺棱,最小值不大于4mm 的角损伤不作为掉角。
弯曲度,mm ≤5
5.3 物理性能
制品的物理性能指标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3 物理性能要求
项目 I型 II型
300号 400号
密度,kg/m3 ≤300 ≤400
导热系数, 298K±2K W/(m·K) ≤0.12 ≤0.16
抗压强度,MPa ≥10.00 ≥12.00
抗折强度,MPa ≥1.50 ≥2.00
质量含水率,% ≤7 ≤7
烧失量,% ≤12
匀温
灼烧
试验 最高试验温度,K 623(350℃) 773(500℃)
线收缩率,% ≤2 ≤2
裂缝 无贯穿裂缝 无
剩余抗压强度,MPa ≥3.50 ≥4.50
耐老化性(105℃连续烘烤7昼夜) 不粉碎、不开裂、不脱落
5.3.1 憎水性产品除满足表3要求外,其憎水率应不小于95%
5.3.2 当制品用于奥氏体不锈钢材料表面绝热时,其浸出液的氯离子、氟离子、硅酸根离子、钠离子含量应符合GB/T 17393的要求。
5.3.3 当用户有不燃性要求时,其燃烧性能级别应达到GB 8624 中规定的A级(不燃材料)。
6 试验方法
6.1 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
按GB/T 5486.1规定进行。
6.2 抗压强度、抗折强度
按GB/T 5486.2规定进行。
6.3 密度、质量含水率
按GB/T 5486.3 规定进行。
6.4 烧失量
按GB/T 5069.1 规定进行。
6.5 导热系数
按GB/T 10294 规定进行。
弧形板和管壳可加工成符合要求的平板试件,如无法加工时可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制成的同品种平板制品代替。
6.6 憎水率
按GB/T 10299 规定进行。
6.7 燃烧性能
按GB/T 5464 规定进行。
6.8 匀温灼烧
按GB/T 5486.4 规定进行。
6.9 耐老化性
按附录A规定进行。
6.10 氯离子、氟离子、硅酸根离子及钠离子含量
按JC/T 618 规定进行。
7 检验规则
7.1 检验分类
产品检验分为交付检验和型式检验。
7.1.1 交付检验
检验项目为产品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密度、质量含水率、抗压强度。交付检验时,若仅为外观质量、尺寸偏差不合格,允许供方对产品逐个调选后重新进行交付检验。
7.1.2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的项目为第5章规定要求的全部项目;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试制鉴定时;
b) 正常生产,每半年进行一次;
c) 产品主要原材料或生产工艺变更时;
d) 产品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e) 交付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试验有较大差异时;
f) 质量监督部门提出要求时;
g) 当供需双方合同中有约定时。
7.2 组批规则
以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制成的制品按形状、品种、尺寸分批验收,每1000块为一检验批量,不足1000块者亦视为一批。
7.3 抽样规则
从每批产品中随机抽取8块制品作为检验样本,进行尺寸偏差与外观质量的检验。尺寸偏差与外观质量检验合格的样品用于其它项目的检验。
7.4 判定规则
本标准采用GB/T 1250 中修约值比较法进行判定。
7.4.1 样本的尺寸偏差、外观质量不合格数不超过2块,则判该批制品的尺寸偏差、外观质量合格,反之为不合格。
7.4.2 当所有检验项目的检验结果均符合本标准第5章的要求时,则判该批产品合格;当检验项目中有两项以上(含两项)不合格时,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最高使用温度和耐老化性作一项计);当检验项目有一项不合格时,可加倍抽样复检不合格项。如复检结果两组数据的平均值仍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8 产品合格证、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8.1 产品合格证
出厂产品应有产品合格证,其应包括以下内容:
a) 生产厂名称、公司名称、地址、电话;
b) 批量编号;
c) 产品标记和生产日期;
d) 本标准编号;
e) 检验结论;
f) 生产厂技术检验部门及检验人员签章。
8.2 包装与标志
8.2.1 包装形式由供需双方商定,如供需双方在合同中注明,产品也可以不用包装。
8.2.2 包装的产品应采取防潮措施,包装箱应按GB 191 规定标明“禁止滚翻”和“怕湿”标记。
8.2.3 每一包装箱上应标有产品标记、数量、生产厂名称、地址及生产日期。
8.3 运输
8.3.1 产品装运时应轻拿轻放,防止损坏。
8.3.2 产品装运时应有防雨和防潮措施。
8.4 贮存
8.4.1 不同品种、形状、尺寸的产品应分别堆放。
8.4.2 产品堆放场地应有防雨、防潮措施。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耐老化性试验方法
A.1 试样
随机抽取三块制品,各制成内径弧长、宽约为120mm,厚度为制品厚度的试件2块,分成2组,每组3块。试件制成后,用放大镜检查,不应出现裂纹。
A.2 仪器设备
A.2.1 恒温烘箱:控温范围:室温~250℃,波动度±2℃。
A.2.2 4倍放大镜。
A.3 步骤
A.3.1 将一组试件水平放置于恒温烘箱内,试件间、试件与炉内任一表面(包括炉膛底表面)的距离30mm,恒温温度设置为105℃。开启升温开关,在恒温状态下放置7d。另一组试件常温放置。
A.3.2 恒温后将试件放在实验室检验台上自然冷却,冷却至室温后,用手感和放大镜检查试件的粉碎、开裂、脱落、裂缝情况,并和另外一组试件作比较,记录检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