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日前,青岛市出台《加快清洁能源供热发展的若干政策》,从2015年2月1日起施行。《政策》明确除董家口经济区、平度新河生态化工区外,青岛市域内原则上不再新建传统燃煤供热项目。鼓励多种清洁能源供热方式联合使用和能源梯级利用。加快发展污水源、海水源等新型多元化清洁能源供热,积极推进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大型热电联产机组循环水和工业余热利用等供热,因地制宜发展土壤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供热,试点高效、洁净燃煤供热技术应用。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特许经营供热企业应在特许经营范围内积极发展清洁能源供热。鼓励各类专业公司与特许经营供热企业合作,参与清洁能源供热项目的建设、运营与服务,特许经营范围内公共建筑的建设单位可自建自用清洁能源设施供热。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在新规划的供热区域开展清洁能源供热项目的建设、运营与服务。探索适合清洁能源供热发展的商业运作模式。鼓励非居民用户退出燃煤集中供热,采用清洁能源供热的,享受相关补助政策。支持电力、燃气等能源企业和节能服务企业发挥技术、管理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结合能源行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工作,组建专业的清洁能源服务公司。
在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方面,《政策》明确对利用清洁能源供热的新建项目,从其所缴纳供热配套费中安排资金,给予清洁能源供热建设投资补助。补助金额由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审定,最高不超过其所缴纳的供热配套费。对新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供热项目,每个项目享受的补贴金额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对新建燃气锅炉集中供热项目居住建筑部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供热项目,按核定天然气用量给予补贴。新建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项目补贴标准按照“一事一议 ”原则确定。积极争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项目和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供热项目上网电价支持政策。鼓励海水源、污水源、土壤源、空气源热泵和其他电供热项目建设谷电储能设施,按核定储能设施建设成本的50%给予补贴,最高补贴额不超过1000万元。按照现有燃煤供热企业政策性运行补贴标准,对新建海水源热泵、污水源热泵、土壤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和生物质集中供热项目居住建筑部分给予补贴。污水源热泵供热项目原则上免费使用尾水、原生污水取热(冷)。
《政策》还对加快推进建筑节能建设、支持清洁能源发电并网,增强气源保障能力、规范建设程序,加强政府监管、带动相关行业发展等作出明确规定。
早在2014年年初,青岛市城市管理局就将清洁能源发展列为一把手工程,在中国北方率先优化供热能源结构。编制完成全国首部《清洁能源供热专项规划》,按照“四改造、三开发、二替代、一建立”的推进总思路,全面推广清洁能源供热工作。通过大量建设清洁能源供热项目,进行节能和脱硫、除尘环保设施改造,小型燃煤锅炉替代等各项工作的开展,每年可节约标煤近3万吨,减排二氧化硫6572.4吨,减排氮氧化物6243.7吨。
新增清洁能源供热200万平方米。2014年,全市新增供热面积900万平米,其中清洁能源新增200万平米,占全市新增供热面积总量的22.2%,占市区新增供热面积500万平米市办实事计划的40%,共累计完成蓝海新港城污水源热泵项目、福灜天麓湖地源热泵项目、八大关移动蓄热空气源热泵联合供热项目等15项清洁能源供热项目,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2.3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78.9吨、氮氧化物排放41.1吨。
开展锅炉环保改造。组织供热企业投资2.7亿余元,完成对51台燃煤锅炉实施针对性环保设施改造。开展燃煤锅炉高效脱硫改造、锅炉除尘升级改造、新建脱硝设施等锅炉清洁排放项目,共实现实现减排二氧化硫5840吨/年、减排氮氧化物5880吨/年。
取消燃煤小锅炉。通过实施企业整合、热源替代、环网联网等措施,关停和替代岳海等供热站20吨以下燃煤锅炉7台,充分利用华电发电厂循环水热源和福利院大型锅炉热源供热,每年可实现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9.5吨、氮氧化物排放20.6吨。
开展节能改造。共投资920万元,实施锅炉烟气余热回收、一次管网和二次管网平衡改造、水泵变频改造、锅炉节能改造等20项节能技术改造,改造后共可节约标准煤7052吨,实现减排二氧化碳约2110吨,减排二氧化硫约614吨,减排氮氧化物约302吨,减排碳粉尘约5697吨。
规划至2020年,全市清洁能源供热面积将达到1.8亿平方米,占总供热面积的57.4%,年替代标煤207万吨,届时,标煤消耗不升反降2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7100吨、氮氧化物排放 3700吨,使岛城天更蓝、空气更清新。
不难预见,新常态下,随着相关政策的落地和项目的实施,青岛市清洁能源供热市场将更为开放,成为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方式
来源:凤凰青岛
图片来源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