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热企业当前普遍面临着成本持续增加的压力,千方百计的降低成本已经成为供热管理的重中之重,必须采取全面、全员、全过程的管理和精细化、精确化、精益化的增效措施,才是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集中供热企业成本增加的主要原
1集中供热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
热能、燃料浪费严重是各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是由于企业设施改造投入不够,设备年久失修老化,跑、冒、滴、漏现象严重,热能浪费日趋突出;
二是部分企业热源匹配存在“大马拉小车”或“小马拉大车”的现象,使锅炉长期低负荷运行或超负荷运行,热效率低,燃料浪费大;
三是部分企业没有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合理调整热网的送、回水温度,导致由于送水温度较高,热能浪费现象严重;
四是有的管网系统不平衡,供热企业常用“大流量小温差”运行,无谓的热损失造成能源浪费。
2集中供热主要成本增长的外部原因 :
一是供热企业的生产要素价格持续增长,由于供热属于民生行业,热价受政府严格监管而不能及时涨价,造成企业利润空间减少。
二是供热失水管理难度较大,管网老化锈蚀,跑冒滴漏现象严重;用户窃水作为生活用水,或通过放水加大循环流量等情况,直接造成水耗增大、热量流失。
三是开发商二次管网设计不合理,能源浪费和管网不平衡状况,热循环不好。
四是老旧小区热损失较大,管网和房屋建筑节能效果较差,供热损失较大,能源浪费较多。
降本增效的措施建议
1科学规划、优化设计,加强工程施工标准:
供热系统的节能降耗是一个系统工程,换热站和供热管网在规划、设计中如果存在弊端,将使供热运行长期不能达到经济运行状态。第一、发挥供热工程经济效益的重要关键是供热设备和管网的充分利用。预测的热负荷(供热面积)是供热规划的最重要的基础。如果换热站由于热负荷预测不准,设备及热网投资大,与城市发展和民用供热发展不能配合,将造成热网长期达不到设计值,严重影响换热站的经济效益。施工前,供热企业应该进行组织供热面积普查调研小组,及时掌握当地当年城市规划建设情况及各建筑开发建设单位工程施工动态,科学预测新增供热面积,使供热设计与投资更加切合实际。
2管理创新,多维度提升节能降耗管理工作 :
1 、创新供热管理新模式。由于供热企业季节性生产特点,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全面实施运检一体化管理模式,将检修和运行人员有效整合,按供热面积划分为几个区域进行集中管理,把人力资源、设备维护、运行管理,投诉报修等整合为区域自治,降低单位面积用人指数,在减少人力成本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设备维护、运行调整、投诉处理的到位率和及时率,供热服务质量大幅提升。
2、 编制量化管理运行参数调节曲线图(表)。符合实际现状且相对合理的供热节能技术方案确定后,就可根据项目当地的具体情况设定整个供热系统的水力工况和热力工况,循环流量以及供、回水温差、额定供热量和耗煤量等。编制供热运行的量化管理运行参数调节曲线图(表),指导实际供热运行,从而达到热量的供需平衡。
3、 完善无人值守功能及数据上传可靠性,实现科学管控。结合近几年二级管网实际运行参数,绘制分站二级管网运行曲线,按照房屋性质、供热区域、投诉情况,确定各换热站运行参数及各换热站分区运行参数,并录入集控操作平台,实施按需自动调节,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4、 提高工作执行效果,创新指标精细化管理工作。一是指标责任划分,二是指标分析和跟踪,三是指标调整的有的放矢,四是能耗对标管理,提升员工主观能动性。另外,根据室外温度变化,运行人员采取循泵降频、混水等措施,实时调整供热参数,配合二网平衡调整和管道泵调整等工作,使企业整体热耗指标大幅下降。
5、 网源联合调整,促进效益最大化。随着供热面积的不断增加,一级管网水力分配情况和运行方式都會发生较大变化,建议供热初末期以热源热泵供给为主,中寒期加热器临时调整的运行方式,可提高热网参数跟踪调整的及时性,使供热参数调整更加合理优化。同时,在保证热泵对回水温度需求情况下,为避免一级管网出现频繁波动,网源密切配合,通过热源加热器和热泵合理调配、换热站自动调节、二级管网的水力平衡精细调整,实现了热源、管网、热用户热负荷的动态平衡和运行方式的优化,降低管网能耗损失的同时使热泵的负荷利用率大幅提高,促进了网源效益的最大化。
3技术创新,优化系统运行方式,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一是科学改造,优化系统运行方式。对存在的缺陷、影响指标经济运行的问题进行系统分类和改造,优化站内补水系统,一补二补水方式取消后,避免了一网高品质的热水直接补入二级管网,提高一网运行经济性的同时使一网运行更加稳定。增设二次管网流量计后为二级管网平衡调整提供可靠依据,使供热小区的能耗分配更加合理,达到指标优化的目的。同时对老旧管网进行更新改造、管网穿衣、井室维护等工作,大大减少了失水失热情况的发生,对小区二网平衡阀进行技术改造,在每栋楼安装自力式平衡阀或静态平衡阀,通过跟踪调整使各栋楼按需供热,流量分配更加合理。
二是网源联合挖潜,促进经济效益最大化。供热面积的增加给管网参数调整带来更严峻的挑战,按照常规运行参数需求,供热期一网运行参数采取大流量小温差的方式运行,随着流量的增加,管网供水压力将增大,阻力大幅增加,水力失调调整困难逐步增加,无法保证全网用户供热质量,最重要的是一级管网长期处在高压下运行,对管网及其附件的安全性造成威胁,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另外,流量增加后,造成热能利用率大幅降低。结合各企业实际情况,加强网源运行方式协调,加大对优化指标管理的攻关力度,提高供热系统水力分配情况,深入挖潜供热管网优化运行方式和技改方案,避免一级管网长期处在高压下运行,可以对一级管网补水进行改造,将原有的回水定压改造成旁通管定压方式,使管网运行压力下降,保证管网的运行安全。另外,可以采取对同行业实地调研和设计院的方案论证,在保证一级管网大流量的前提下,实施换热机组增容改造,对运行参数进行认真分析测算,将供热曲线进行了修改,采取一网大流量运行配合各换热站加装换热片及集中板换清理降低回水温度并行的办法,使一网回水温度降低了,换热器换热效率和机组流通能力大幅提升,满足了供热质量和用热需求。
4积极推进智能化热网建设 :
我国采暖系统与国外相比的差距主要为设计落后、设备落后和调节功能落后及管理落后四个方面。其中调节功能落后和管理落后尤为突出,是造成浪费的主要因素。国内供热调控大致分为质调和量调。质调一般在一次管网加装流量调节阀门,调节二次管网的水温,弊端是损失锅炉的运行效率、一次管网调平费时费力、一次管网的调控没有根据、调节滞后造成浪费、外管网末端缺少调控手段。量调主要在二次管网循环泵加装变频设备,调节系统流量,弊端是外管网末端没有控制、温差过大、末端失调能耗增加。
推行智能热网管理系统能有效解决热网调节问题。智能热网的在线监控和管理范围已经不只是热源、热网和换热站,已经深入到每一户住户的监控,每户的数据包括室温、设定温度、阀门状态、累计开阀时间、分摊热量、户表热量、流量、供水温度、回水温度等。基于在线大数据的专业分析,给运营管理提供依据和指导则是系统的增值点。包括供热质量分析、运行趋势分析、热力平衡分析、水力平衡分析、运行流量分析,还可按散热设备的类型,分别按不同指标分析,给出更精准的判断,从而做出最优化的系统调节。
5推进热计量收费,加强报停管理力度 :
一是积极推行两部制热价。我国由于现行的供热收费体制是按面积收费,所以抑制了供热节能的实现,同時造成了热费收缴困难等问题。实施热计量收费,采取两部制热价是城市供热价格改革的方向,是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具备热计量条件的建筑先实行两部制热价,逐步实现按热计量收费,调动用户节能的积极性,充分体现“谁用热、谁付费,多用热、多付费”的市场经济原则,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二是加大对报停环节的管理。完善热力价格管理政策,对不具备热计量条件的既有建筑、单一热价用户,取暖期内无人居住的房屋或搭车用热等行为,出台相应配套政策,加以规范,如征收热力报停费或过水热使用费等。
近年来,集中供热企业虽然在能耗指标动态优化管理和技术管理方面不断创新,但降本增效仍是生产企业的主旋律,在技术革新、指标优化、管理提升方面继续求索,建立健全热力营销体系,扩大热力经营直接效益,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